2011年4月1日星期五

基于吸收式循环(Co-ah)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

能源规划设计研究所项目简要介绍 (2):
基于吸收式循环(Co-ah)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
——高效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整套解决方案
新型热电联产供热技术——吸收式循环技术(发明专利号:ZL200810101065.X)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节能潜力,200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吸收式循环(Co-ah循环)的概念并提出“基于吸收式循环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发明专利号:ZL 200810101065.X ,以下简称新技术)。
通过基于Co-ah循环的系统集成技术将基于吸收式循环的超大温差供热技术和余热回收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Co-ah循环供热系统。

  新技术的突出优势:
1. 充分回收电厂余热,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
2. 大幅降低热电联产热源综合供热能耗40%;
3. 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80%;降低新建管网投资约30%;
(在城市核心区域,热负荷快速增长的同时,地下空间资源基本用尽,供回水大温差运行避免破路施工,成为管网扩容唯一解决方案)
4. 用户二次网运行参数不变,热力站工程改造量小,利于快速大规模推广
5. 利用夏季城市热网的输配资源和热电厂的廉价热源进行供冷,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同时减少电厂夏季循环冷却水的冷却压力,并且有利于削减夏季空调用电负荷、改善夏季空调用电结构。

  新技术对于全国供热节能的影响:
如果在全国的热电联产系统推广新技术,可以利用目前热源和管网增加供热建筑面积11亿平方米,每年能产生超过2000万吨标煤的节能效益。全年减排温室气体CO2超过5200万吨,将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巨大贡献。






  承担课题与业绩:
研究科研项目:
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厂循环水余热资源利用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 2007-2010
2. 北京市科技计划:电厂余热再利用研究与示范 2007-2009
子课题: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子课题:北京市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的供热规划研究
典型工程项目(咨询类):
1. 大庆油田热力公司供暖系统评价及改造方案规划研究 
2.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采暖建筑节能项目
3. 北京太阳宫热电厂循环水热泵供热可行性研究
4. 北京石景山热电厂供热节能综合技改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
5. 郑常庄燃气热电厂循环水余热利用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
6. 北京平谷夏各庄新城一期地热型集中供热示范可行性研究
7. 天津北疆电厂循环水热泵供热可行性研究
8. 赤峰富龙热电厂利用基于吸收式循环技术工业性试验可行性研究
9. 赤峰京能热电厂利用基于吸收式循环技术向城区供热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
10. 保定热电厂八期循环水余热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
11. 中铝山西分公司氧化铝生产线循环水余热利用可行性研究
东营市吸收式循环大温差供热方案设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